淺談大成都周邊丘陵地區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所面臨的城鄉融合發展問題
日期:2023-02-04 20:43:27 來源:
近年來成都發展迅速,尤其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逐漸帶動周邊區域走向現代化發展之路。新區域的現代化發展,實現城鄉融合是重點。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新區建設、新城建設等,不同以往,不是農村給城市讓利,更不是盲目發展鄉村產業。
調研時看到,很多地方對城鎮片區進行高規格的規劃和建設,但鄉村片區的發展要如何做到城鄉均衡呢?有的地區提出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計劃,以及打造高標準農田的發展方向。
確實,這樣可以解決土地利用問題,尤其是某些區域已經進行過拆遷、騰退等,建設用地指標被利用或移走后,剩下大量農用地的情況。也可以促進區域農業發展升級,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丘陵地區地形不能規?;蜋C械化的短板,也符合大成都農旅融合發展的方向,能夠在新區域的鄉村振興中起到示范作用。
那么,問題來了?,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
1、分散的資源如何實現整合?
2、園區建設,資源(資產)主體是誰?誰來運營?
3、相關的市場主體如何參與最有效?
4、涉及的老百姓如何參與?
5、在政府的領導下,如何構建老百姓、村集體、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鏈接機制?
6、一二三產如何聯動發展?
考慮到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所涉及的問題復雜性,愿鄉提出“整村運營理念下的EPCO模式”來解決以上問題。
鄉村發展涉及的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是互相交融的,發展中缺一不可。需要系統思考,逐步突破。整村運營強調“治理與運營的雙協同”,以及“運營前置”。從項目落地和可持續運營的角度來思考資源整合方式、主體利益鏈接、產業融合發展等問題。從而明確誰是資源主體?資源如何進入產業園區運營平臺?誰做運營?產業園區與村莊的關系是什么?企業參與后,與資源主體、運營主體等的關系如何?
丘陵地帶新區域發展提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是巨大的。據了解,個別地方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本高達10000元/畝。此外?,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也是需要建設用地的,尤其是需要完善二產和三產服務的情況下,對于建設用地的需求會更大。因此,大部分區域需要靈活運用土地整理的各種實施方式,如:大掛、小掛、原圖斑整治、農用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修復、政策引導等內容。根據實際建設需要擇一或擇幾聯合實施。而在土地整理的具體方式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整村運營理念下的EPCO”來執行。通過EPCO建設模式,以“O”串連整個項目的策劃、規劃、設計、建設、投資等過程,保障其落地性及可經營性,為有效的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需要明確的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問題,與之分不開的是農村和農民問題,其中解決農民問題才是根本。那么,在“整村運營理念下的EPCO”發展模式之下,如何思考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呢?
01 農業層面
立足于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三產融合發展思路,做優做強公園城市鄉村表達,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規?;?、智慧化、高效化發展。就一產來說,堅持“三不”原則:不向農業要產值、不把農田當負擔、不讓一產獨發展。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利用現代農業智慧手段,為打造“天府糧倉”奠定基礎。就二產來說,根據資源評估以及發展需要,建設農業加工園區,延伸產業鏈。就三產來說,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塑造核心業態與品牌,提高農業附加值。
基于此,園區建設要對標成都市星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要求,完成園區基礎設施、農業配套設施、運行機制建設。依托大成都的區位優勢,實現生態農業、智慧農業、鄉村旅游、農業文創、交易中心等系統規劃建設。打好“園區建設+農旅融合”組合拳。
02 農村層面
需要在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充分考慮其對于范圍內及周邊村莊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實現新村建設,改善村容村貌。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合理布局生活、生產空間,打造產居融合的美麗新村。同時,與農業產業園功能進行互補,充分利用其建設用地資源空間,根據實際情況,補足部分二產和三產的功能與服務。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是,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二是,促進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得到有效開發,改善農村營商環境,提高村莊經營能力和水平;三是,優化村莊治理,塑造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形成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03 農民層面
重構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能力,優化功能,完善治理,實現農民變股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農業開發公司”的集體經濟“四合一”發展模式。探索現代農業產業園與村集體良性互動的運營機制。
通過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區域內資源有效整合,并搭建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平臺化的方式,整合市場要素資源,建立區域發展共同體。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及“彰顯公園城市理念的鄉村表達”工作要求中,區域的現代化發展之路,要城鄉統籌、產業融合、組織有效。鄉村振興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也是新區域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重點在于找到農業蛻變之路、改善村居環境、提升組織效能,以此來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的核心難題。
破局思路是立足于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點出發,全盤思考。系統籌劃,分步實施。以目前大力推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突破口,梳理資源,搭建平臺,做好起步階段的重要示范?,F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做好頂層設計和發展規劃。合理布局農業產業空間,充分利用區域內村莊資源,帶動域內鄉村建設。
園區建設要對標現代農業產業園所涉及的各類榮譽認證標準,做好系統建設,爭創示范。此外,對標建設,也更容易實現政策的導入。如:四川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三、四、五星級)、四川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國家/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等。
解決農業和農村問題的核心目的是解決農民問題,而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在于完善治理,優化對接市場的機制。通過示范引領,實現市場要素互融互通,打破城鄉圈層壁壘。鄉村振興面臨人、財、物等要素匱乏窘境,需要打破城鄉割裂狀態,暢通資源配置渠道,讓產業、技術、資金、人才順利進入鄉村,讓農村的產品和服務適應市場需求。
所以,新發展區域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要立足于園區建設,做好示范和引領,帶動區域鄉村振興。系統思考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等,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做好公園城市建設的鄉村表達,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